close

p6334051a455120365    

 

 上映時間:2015/6/5

 

 強烈建議各位,如果條件允許的話,可以盡早進戲院支持《愛琳娜》。看完電影再看這一篇影評,我想會比較有所感吧。

 

 最近甫上映的國片《愛琳娜》,是導演林靖傑自編自導的作品。兩個多小時的片長,鏡頭滿滿高雄襯著工業煙囪的明亮陽光,到底說的是怎麼樣的故事?

 

 我看到的是,導演林靖傑用了最真實的手法,拍出一部「魯蛇也想出頭天」的電影。

 

 4763727_od4llwi_l  

 

 

 林靖傑記憶抽屜中的真實

 

 「真實」,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強烈的第一印象。

 

 《愛琳娜》兩小時十七分的片長已不算短,但其實整部電影沒有非常龐雜的劇情或設定,故事的推進散置在兩個多小時之中,初看會讓人有種節奏緩慢、情節零散的感覺。然而導演林靖傑將電影擴展到兩小時之譜,為的就是要向觀眾展示,根植在他成長記憶中,眾多面向的高雄。而正是這樣的企圖,讓《愛琳娜》具備了許多題材相似的國片沒有的真實感。

 

 不少國片為了強調(或是推銷?)某種台灣特質,選擇了在電影中誇張化該特質的手法(比如說閩南語俗諺、幹譙),在營造出喜劇效果的同時卻也往往讓觀眾質疑:真實世界的人,真的會那樣說話、互動嗎?反觀《愛琳娜》,它的真實來自於林靖傑平實的鏡頭,不做過多的詮釋,讓畫面自己說話;他將他眼中高雄的各個樣貌(加工區、破敗的國營企業、家庭代工、外籍配偶、路邊的廉價咖啡座、運將聽的廣播電台等)拼貼進電影人物的生命。林靖傑拍攝紀錄片的經驗與自身的成長記憶,成了《愛琳娜》能夠如此真實的深厚底蘊。這一回,導演打開了他的記憶抽屜,裡頭散置的物件與風景散發出濃烈的真實氣味。

 

 而林靖傑想講的「真實」,來自社會底層的勞工家庭。除了和他自己的出身背景相仿,底層勞工家庭這樣的設定,至少對我來說,也是我能如此深刻地感受到「真實」的主因。同樣身為南部人,電影中許多草根氣味濃厚的符碼、語言、時代記憶,讓我看了很是心有戚戚。儘管時代上和林導(是有多熟啊叫人家林導)有頗大一段落差,但不少他成長背景中的事物,依然以某種衰敗的形式,默然流向社會不起眼的角落,半透明的軀體存在著。歷史的遺骸、時代的幽靈。而這類讓我感到熟悉的時代遺骸,又往往在底層的小人物身上留下最深的痕跡;畢竟城市高樓起又落,相較於隨時會被天賜良機拆掉的建築,這些底層的居民顯然是這種文化傳承更好的載體。而以《愛琳娜》來說,片中所有的小人物,一致展現出來的強烈特質便是:不論出身多麼卑微,都希望可以向上掙到一個理想的生活,或如電影中所言,都想要「扳回一城」。以下且聊聊幾個讓我格外心有戚戚的角色,聊聊他們試圖扳回一城的努力。

 

 

 麻雀變鳳凰:陳愛琳/愛琳娜(陳怡蓉 飾)

 

 20150420-055444_U588_M54253_4ed2    

 

 電影開場沒多久,透過旁白對陳愛琳的一連串介紹,或許是讓我對這部電影產生共鳴的第一個重點。離開學校後的愛琳娜,既沒有傲人的學歷,也不具備足以謀生的一技之長;幾個鏡頭快速剪接出她輾轉在各種短期雜工的身影,從加工廠女工到冰淇淋店員,大片美好青春就這樣虛擲,轉眼三十好幾,不僅未立業,更面臨即將超過保鮮期、成不了家的窘境。這樣「畢業即失業」的慘狀,或許也是時下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有的隱憂吧!林靖傑在呈現這樣找不到理想歸宿的窘境時,用的不是一些電影作品中比較樂觀的苦中作樂、「窮風流」的手法,而是直接拍出那種在底層掙扎,找不著向上流動的管道的痛苦,讓我心底跟著愛琳娜嘆息:是啊,誰又願意變成這樣呢?

 

 對愛琳娜來說,無論是學習小提琴、或是加入婚友社(且提出嚴苛的高標準),都是她試圖擠身上層社會的努力。因此當富二代小開出現時,即使當時已經和計程車運將廖俊明培養出曖昧情愫,愛琳娜依舊不假思索地撲了上去;俊明瞬間淪為接送陪笑的工具人,看得我在電影院裡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啊這可恨的現實社會。相較於愛琳娜與俊明溫緩的情愫滋長,她和小開非常快就有了肉體關係,一個半路殺出的性愛鏡頭,還有完事後愛琳娜躺在床上若有所思的神情(興許在幻想未來美好日子?),都反映出了她為了擠身上流,是多麼地積極、卻也多麼盲目。但這怪的了愛琳娜嗎?現實條件的各種逼迫(年紀、收入),再加上長期碰壁的苦悶,這就是林靖傑想呈現的現實--要擺脫底層的生活,愛拚才會贏,不努力抓住那一輩子都未必遇的到一次的機會,怎麼行呢?

 

 11401039_355214068023268_8445159796128914604_n      

 

 (啊啊啊啊這小開的油頭看了真令人煩躁啊)

 

 最後來聊聊演員陳怡蓉的長相。在看電影前聽一個對陳怡蓉比較了解的朋友提到,她擅演這種被始亂終棄後、逆境反彈的堅強角色。單從面相(?)上來看,陳怡蓉除了秀麗的五官之外,讓我格外注意到的是她的鼻樑一帶,她的鼻樑很挺,看著真的給人一種較一般女性角色更加堅毅的感覺。

 

 

 

 「喬」出一個美好未來:陳清彪/陳愛琳的大哥(戴立忍 飾)

 

 phpHRdH7U    

 

 不得不說,戴立忍在《愛琳娜》中的表現真的令人激賞。身為配角的他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戲份,但戴立忍的細膩,將大哥這個角色打造的極為立體,反而讓人印象深刻。許多關鍵情節中大哥的情緒轉折,他都處理得十分到位,讓我深刻感受到林靖傑想要說的、關於這個大哥的,是怎麼樣的故事。

 

 整部電影看下來,其實大哥這個角色,反而讓我留下比主角群更加深刻的印象,或許是因為他在電影中的種種際遇,和我過去見聞過的一些人物,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吧。平時講話大聲、喜歡「喬」事情、不爽時就大打出手--大哥給人的印象就是個有後台的角頭。但隨著劇情推展,我們才發現這一切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尊嚴,虛張聲勢出的偽裝。他看似認識不少「大尾欸」,但當遇上真正有黑道背景的小開時便露餡;他在家以大哥自居,教訓頂嘴的二哥三弟,但實際上沒有穩定工作的他,還得靠他瞧不起的「一毛三」警察二哥接濟;當老父親病倒入院,想要尋求經濟援助的他試圖從他稀薄的人脈中「喬」出個所以然,但這才發現,在真正有背景的人面前,他什麼「咖小」都不是。為了自己/男人的面子而四處攀關係,用粗暴的語言與肢體武裝自己,這樣「澎風」的人物,在我成長的背景中也遇過一二。而當每次這樣的人物帶著得意笑容離去,四周的人開始訕笑他的裝腔作勢時,我總覺得他們離開的背影其實無比落寞;他們何嘗不知道眾人在背後如何說長道短,面對這種一無是處只能用虛假的身分來麻痺自己的苦悶,他們也只能來罐啤酒點根菸,小人物的小確幸之後,繼續為了尊嚴偽裝下去了吧

 

 20150514144800_25942  

 

 而即使是這樣看似「卒仔」的角色,也有他想要守護的東西。大哥這個角色,在電影後期變的更加立體、強烈;轉捩點從老父親病倒開始,原本自尊心極強的大哥,為了籌措醫藥費,竟低聲下氣地向小開的小弟(甚至還不是小開本人)求助。電影末尾面對家園被強拆的危機,這一段裡面有一個大哥和其他兄弟並肩,看著挖土機上的愛琳娜的鏡頭;這一瞬間的畫面竟讓我覺得,他不再是平時那個逞凶鬥狠的混混,不過是一個想要保護自己重要家人的「大哥」,突然顯得可愛起來了。

 

 電影前期,陳家三兄弟加上愛琳娜在自家庭院對坐閒聊,顯然已經有些酒意的大哥對眾人宣布,他是如何如何找到一塊地,並且打算和朋友投資夜市,大賺一筆之後讓大家分紅。這樣的場景同樣讓我覺得熟悉:一樣是酒酣耳熱的桌邊,一個眾人眼中閒散慣了的地痞混混,談起自己將要如何如何搞一筆大生意,成功之後就會從此翻身,大富大貴。然而大部分的結果都是,經歷一些金錢糾葛、投資失敗後,眾人又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回到村裡,閒晃如常,口中侃侃的大志蕩然無存;而直到下一次相似的機會降臨,直到他賠光自己所有籌碼之前,這樣力圖振作卻始終無法成功的戲碼將一再上演。是啊,陳清彪何嘗不想從此翻身,但現實就是如此:翻身,哪有這麼容易呢?

 

 這一切關於大哥的種種,讓我在看完整部《愛琳娜》之後,記得的不是一個逞凶鬥狠的混混,而是一個疼愛妹妹、想要保護家人,然後和所有人一樣企望著理想生活,帶著點草根味的可愛小人物。

 

 

 「如果當年……」:陳有義/愛琳娜的父親(龍劭華 飾)

 

 99d9aa7agw1eh6is29quuj20qo0hq76c    

 

 愛琳娜的父親陳有義,在電影裡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,主要是他和兒時青梅竹馬、日本女子優子小姐重逢的那一段。我很喜歡老父親一大早穿上塵封多年的西裝,興沖沖的像個年輕小夥子般,等著與昔日有著深厚情緣的故人見面,那樣的父親真是可愛極了。但在這樣可愛的橋段之後,父親與優子小姐的種種互動,我看到的卻不是多年重逢後應有的喜悅,反而是一股濃濃的無奈與哀傷。哀傷來自於優子小姐離別前一句無心的話,她對著有繪畫天分的陳有義說:「我小時候就知道,你會成為像畢卡索那樣偉大的畫家。」而聽完這句話的老父親,在看過畢卡索的作品之後,環顧滿室自己過去的作品,突然覺得那些畫作瞬間失去價值,深覺畢卡索那般的畫作才是真正的藝術,遂將自己的畫通通收了起來。

 

 優子小姐到底是無心,卻也對陳有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。陳有義在人生的晚年聽到優子小姐這樣的期待,等於是推翻了他過去一生中引以為傲的價值與才能。而優子小姐這樣的期待偏偏又是偏頗的:學習繪畫也好、接觸畢卡索梵谷也罷,都是一種文化資本的展現;做為日據時代的日本人、殖民論述中握有優勢的一方,過著優渥生活的優子小姐,自然無法認知到,一輩子在國營工廠當藍領階級的陳有義,縱使有再出色的藝術天分,也無法成為有名的畫家吧。「如果當年,我能學畫……」人生晚年,最怕心生這等念頭,觀眾其實看的真切,老父親啊你畫的很好很棒了。無奈一輩子藍領階級,那種位居社會底層的自卑感,還是讓他在面對衣著光鮮的優子小姐的一句無心之語時,喪失了對自我的肯定。陳有義病倒前叮囑兒女把自己的退休金領光,有些壯烈地想去日本一趟。這樣即使到了人生夕照也想奮力一搏,想要扭轉過去一生的卑微與遺憾,看了讓人無比心酸。

 

 而老父親這樣的舉動,也呼應了之後愛琳娜對廖俊明說的一段話:「父親其實是個很有才華的人,也很有俠義精神,無奈只能一輩子當個勞工。我想,他應該也很希望有一天可以扳回一城吧,或至少他的兒女可以為他扳回一城。」

 

 huo_ji_si_yang_-2  

 

 上面提到的三個角色,不論是愛琳娜、大哥或是老父親,還有電影裡面形形色色、社會底層的人們,無不努力想要向上掙得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。就像導演林靖傑自己說的:「不要忘記,再廢的人生,也要奮力開出一朵花。」而這正是貫穿《愛琳娜》全片的核心概念,林靖傑講的是一群失敗者的故事,一群面對貧困、時代變遷、政府不公不義、被上流階級剝削的,小人物的故事。但不論人生多麼苦悶,不論身家背景多麼輸人,都沒有人可以阻止這些小人物,做夢的權利。

 

 當然,電影末尾愛琳娜以女俠之姿,颯爽立於怪手之上,對底下正與警方推擠的社運人們,還有許許多多城市角落裡正與生活搏鬥的人們,未必真的有什麼實質的幫助。但至少這樣阿Q式的精神勝利,這樣自我的內在昇華,或許是這群失敗者即使無法真正翻身,也能獲得的最大安慰了吧?

 

 irina_s129-1795_kao_bei_  

 

 不言而喻,這個畫面大概是電影末尾最大的諷刺了吧--美麗畫面標榜的幸福人生、尋夢的樂土,卻是建立在另一批沒有經濟實力、處於社會弱勢的人被迫搬遷的痛苦之上。林靖傑的寫實故事,在鏡頭之外,還有更多更多人生的失敗者,他們有著最真實的無奈與辛酸,生活的瑣碎與無力,有時不是說一句苦中作樂就能撐過去的。

 

 但至少,雖然我從不願意把《愛琳娜》歸類為勵志電影,但至少,希望人們可以在劇院燈光重新亮起時,獲得一些小小的力量。

 

 我想,那才是「女俠」愛琳娜,俠義精神真正的展現吧。

 

 

 

 延伸閱讀:林靖傑:再廢,也要開出一朵花(天下雜誌)

 

      《愛琳娜》的社運形象(苦勞網)

      反抗階級的《愛琳娜》--鼓譟革命時代(上)

      反抗階級的《愛琳娜》--鼓譟革命時代(下)性別/階級-跨國婚姻(想想論壇)

 

 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雨城 的頭像
    雨城

    雨城遊獵

    雨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