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下載  

 

 

 (本文原於2014/8/26,載於POPO原創網「啃書的日子」) 

 

 

 

 「我感覺得出你們是相愛才結婚的,所以妳的眼睛才會發出那樣的光芒。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-艾莉絲.孟若<相愛或是相守>

 

 

 會入手這本書,背後的原因大致有三:

 

 一、自從二零一三年孟若擊敗我親愛(?)的大叔村上春樹,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後,便不時會有人朝我丟出如此的問候語:「欸欸你看過孟若的書沒有?」

 二、另一位我也非常欣賞的大叔(好啦勉強稱之為輕熟男)伊格言,在他最近的文學評論作品集《幻事錄》中,花費了整整三個章節,來介紹這位他口中的「最強老太太」艾莉絲.孟若。

 三、逛書店時剛好遇上打折。

 ……

 

 

 這一本《相愛或是相守》(木馬文化,2014)是加拿大作家艾莉絲.孟若(Alice Munro)在2001年推出的短篇小說集,原名《Hateship, Friendship, Courtship, Loveship, Marriage》,是孟若的第十本短篇小說集。

 

 孟若向來以短篇小說著稱,創作生涯裡14本短篇小說集奠定她「現代短篇小說大師」的地位。

 

 這樣一位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肯定的大師,要介紹她的作品還真讓人有點壓力。索性在這邊也不多做太多文學性的剖析,只單純針對《相愛或是相守》中的同名短篇小說,聊些自己讀完後的感想。

 

 是的,我在這裡要聊的尚且不是一本完整作品,只是一篇不足百頁的短篇小說:<相愛或是相守>。

 

 

 

 故事從一片冰涼荒蕪開始。隨處可見的加拿大小鎮,漫天風塵,零星行人,磚瓦斑駁老舊。鐵路確實地連結了各個小鎮與大城,但在乾冷的天地之間似乎只加深了疏離。這是孟若筆下最常出現的場景,根源於她自身成長記憶中加拿大的廣袤平原。

 

 而在這樣有點美國西部片況味的小鎮裡,孟若寫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。她筆下的人物困於現實的泥潦-貧病、事業受挫、家庭崩解、胸懷崇高理想卻陷於平凡。他們性格鮮明,在小小的舞台上適切地沉默寡言、詞語尖銳,相互責難、關愛、推敲人生的難解。孟若所寫角色平凡如你我,細膩的描寫讓他們極度貼近卻又不失立體。在孟若的世界裡,沒有動輒降下的聚光燈,卻處處是人性的微光與冷暖。

 

 細膩的描寫-是的,孟若的文字風格,在前幾頁的閱讀裡很容易有此印象:極簡,只是單純想要說完一個故事的口吻,毫無累贅地敘述著。而再繼續讀下去,你會發現其實,孟若並不吝於花費大量的篇幅去描寫事物的形貌質感。一段女主角走進服飾店後的花花綠綠,令你想起曹雪芹或張愛玲之流。在這一片色彩氣味(還有其餘種種關於五感的仔細臨摹)之外,孟若則細細地鋪排了各個角色專屬的幽微情緒。她母親般詳細地和讀者說著角色們的憂傷、歡愉、掙扎、不甘、蛻變,手法高明,不至讓你哈欠連連。

 

 小說<相愛或是相守>的情節平順地推展,在前半段甚至可以說是有那麼點平淡無聊。大片平凡如複製貼上的小鎮風光,細膩卻少了點刺激的角色接連出場。卻是在你開始相信這是篇安逸無為的短篇時,一個出乎意料的設定殺出,一股腦推翻你之前所有的想像。你轉而抓起爆米花,一副坐看好戲的姿態(儘管你知道這故事不會照著好萊塢模式走)。而也確實如你預期,雖然中間多了個巧妙的設計,故事仍然安靜而合理地滑向結尾。整個故事有力而完整,劇情背後暗藏的種種心緒令你低迴不已。

 

 

 

 那麼,故事背後到底藏了什麼呢?

 

 在這裡想稍微談一下這本短篇小說集的書名,以及這一次台灣版的翻譯。

 

 這一本《Hateship, Friendship, Courtship, Loveship, Marriage》過去在台灣已有翻譯,當時是2003年由時報出版翻譯的《感情遊戲》。相較於這一次的翻譯《相愛或是相守》,舊書名說不上不好,但卻少了點故事裡面孟若想要傳達的精髓。

 

 《相愛或是相守》,正好是原文篇名中最後兩個單字的翻譯。這五個單字來自於故事中,兩個女孩玩的遊戲:寫下自己和一個男生的名字,刪掉重複的字母後,從剩下的字母中數出自己與他的關係-「仇敵、朋友、追求、相愛、相守」。

 

 掰著指頭數數,折花瓣一般充滿少女情懷的天真遊戲,卻被孟若拿來當作支撐整篇故事的核心。原因無他,不過是這樣簡單的幾個字彙裡,乘載了一些非常本質的東西。

 

 於是我們檢視比對中文與原文篇名。將Loveship翻譯為「相愛」並無太大的特別。重點在後面的「相守」(Marriage)。

 

 「婚姻」(Marriage)在這裡被譯為了「相守」,當然不能說,兩個人之間「相守」必定需要加上婚姻的框架。但反過來說,婚姻的本質,說不定就是「相守」。


 
 一句老套而且其實沒什麼道理的話,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」,咱們姑且只能相信,當初說者是真的受了太多婚姻裡的苦,從而忘記了愛情的美好。

 

 走入婚姻未必需要捨棄愛情。倒不如說,為了成就一段婚姻,兩人之間的愛情需要蛻變,經過交換戒指的儀式,昇華成更長久更堅硬的東西。好比說,親情、扶持、責任、忍辱負重,或是一言以蔽之,「相守」。

 

 該怎麼說呢?有點像是打回原形吧。你/妳抹去並戳破熱戀時覆滿視線的粉紅泡沫。女孩脫去為了悅己者選購並盛裝的華服,卸了妝盤起頭髮。男孩放下了籃球與吉他,掛起帆布鞋換上西裝領帶。你們一起捲起袖子幹活,開始一步步建構一個「家」需要的瑣碎。而幸運的話(我們不能忘記,這世間總是無情殘忍作壁上觀),數十載年歲流過,你們仍然緊緊依慰,在對方身上靠出屬於自己的形狀與溫度,老舊但帶有確實情感累積的歲月痕跡。

 

 打回原形,名為婚姻的照妖鏡,讓男孩女孩看清「在一起」的本質,其實無關所有的華麗與閃亮(甚至無關乎承諾,誰叫這年頭言語都太輕薄),不過就是要能夠在險惡的世間路上,成為對方的杖與眼,共同扶持走向生命的盡頭。

 

 於是,「相愛」或是「相守」。或許真的在一些婚姻裡,不相愛的兩人,依舊可以在同一個屋簷下,慢悠悠地共享數十年的人生。

 

 

 

 而這也是孟若在<相愛或是相守>中,最後添上的一筆結局。兩個並無愛情基礎的男女在經過整篇故事的鋪陳後終於聚首。她義務般開始照顧病弱的他,替他收拾起凌亂的屋內,洗刷汙垢添購物件,試圖在一片荒蕪(屋內屋外,加拿大平原的冰冷永遠都在)中,建起一個理想中的「家」。他則是輾轉在病榻與昏迷之間,風塵浪子經歷了半生的漂泊,勉強找到一個棲身之處似地,沒有多問一句就接納了她的愛與照顧,在終於病癒之後這樣喃喃:「這正是我需要的改變。組織一個家,這些便已足夠。」

 

 兩人最後步入婚姻,跌破了所有人(或許包括些許讀者)的眼鏡。

 

 是的,他們並不「相愛」,卻堪能「相守」。

 

 

 

 這就是艾莉絲.孟若<相愛或是相守>背後,躲藏著的、關於婚姻的本質。

 
 
 

 
 
 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Alice Munro 艾莉絲.孟若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雨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