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1808    

 

 腦筋急轉彎(Inside Out)(2015)

 

  

 一句話影評:快去看快去看快去看快去看!

 

 

 人的一生,說穿了,其實就是不斷累積記憶的過程吧?

 

 快樂的記憶、悲傷的記憶、驚恐、厭惡、憤怒……在成長的過程中,我們透過與外界的互動,任這個世界流進我們之中,留下痕跡的同時也成為我們的資本;隨著一次次的經驗累積,我們的人格逐漸形塑,也越來越明瞭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、越來越熟練在這浮世中自處。

 

 於是,從這個角度觀之,《腦筋急轉彎》在某種程度上對我來說,是一個關於「成長」的故事。它講述了成長中必然的幻滅與痛苦,刻劃了人生旅途上,為了向前走所必須經歷的毀棄。但在這一切淚水、憤怒、厭惡、甚至是心死之後,迎來的是成長後的脫胎與清爽。

 

 1422842928997  

 

 是的,這一部由皮克斯與迪士尼共同推出的《腦筋急轉彎》,結局依然是面向兒童的歡樂大團圓。然而整部作品的劇情安排、角色設計乃至於背後的意涵,幾乎不是兒童可以理解的。如一些其他影評人所說,太小的小孩不僅無法理解作品想傳達的訊息,甚至可能被裡頭比較沉重的劇情嚇到。相反的,有過相當人生歷練的青少年或是成人,反而才是《腦筋急轉彎》的完美觀眾,可以完整地被精心安排的劇情,以及作品中隱藏的意涵感動。

 

 整體而言,《腦筋急轉彎》是一部水準極高的作品。我想將它分為兩個部分討論:一個是這部作品所乘載的「核心概念」,意即《腦筋急轉彎》想要傳達的訊息與價值觀;另一個部分則是「表現手法」,也就是製作方運用什麼樣的方式,來呈現前面提的「核心概念」。對我來說,《腦筋急轉彎》有著非常深厚完整的「核心概念」,並且巧妙地設計出了非常適合傳達這個概念的「表現手法」,一針見血,效果顯著,讓觀眾能夠深深被其打動。

 

 INSIDE-OUT-18    

 

 核心概念:五味雜陳,才是人生

 

 《腦筋急轉彎》的核心設定,與本文最開頭處提過的一樣:每個人腦中由五種情緒控管一切-樂樂(Joy)、憂憂(Sadness)、怒怒(Anger)、驚驚(Fear)、厭厭(Disgust)。這五個形象化的角色,分別會依其情緒特性,為我們解讀我們見到的世界,並做出相應的反應。簡單來說,如果樂樂有天決定敲昏其他四位同事,自己掌控大局,那麼街上就會出現一位對任何事物,都只會做出快樂反應,忘卻傷悲憤怒、不知驚恐與厭惡為何物的人。

 

 當然我們都知道,這個世界並非如此運行的。

 

 而這正是《腦筋急轉彎》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:在我們一路累積記憶的過程中,沒有任何回憶片段是只屬於一種情緒的。我們腦中情緒機制的運作何其複雜,我們遭逢的人生又有多少未知;已然成熟的我們多多少少都已知曉,任何曾經純粹的記憶,都可能因為將來的難測,而讓我們在回首之際,混入先前未曾有過的其他情緒。時移事往,曾經的快樂總得染上些許物是人非的哀傷,甚至是淡淡的、對易逝韶光的憤怒。那些快樂並未因為時間流逝而變得虛假,卻在哀傷的渲染下,產生一種新的情緒;英文裡有個單字稱這情緒叫"melancholy",我想,應當譯為「傷懷」比較恰當吧:你確知那回憶是快樂的,但時間與移轉的世事,為你戴上了一副,哀傷的濾鏡。

 

 「傷懷」,不免讓人想到,張愛玲在《半生緣》裡,那蒼涼的句子:「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,過去的美好只會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,而過去的煩惱,只會使人再度煩惱。」

 

 而如何認知到,不可能放任單一情緒掌控我們生命,正是《腦筋急轉彎》的主角萊莉(Riley),一個十一歲、生活剛遭逢巨變的小女孩,需要學習的課題,也是她要如何「成長」的重要關卡。

 

 720x405-inside-out-d270_126cs.sel16  

 

 安居在萊莉腦中的這五個情緒,個別的角色塑造都非常鮮明立體,可說是《腦筋急轉彎》的成功之一;從電影前期,導演就透過一系列符碼化的反應,為觀眾展演了一般人既定印象中的各種情緒:「厭厭」抗拒吃下討厭的花椰菜、「怒怒」隨即跳出來抗議餵食的爸爸、而「樂樂」則在聽到爸爸的安撫之後,重新掌控局面,露出笑容。諸如此類可愛的單純反應,卻也暴露出萊莉,以及她的第一個、也是最常露面的情緒「樂樂」需要克服之處:這種單純的反應終究得遺留在童年時代,為了面對未來益發複雜的世界,她們必須一起長大。

 

 而按照皮克斯的劇情套路,這樣的成長歷程,必然少不了一場充滿刺激懸念,同時考驗角色間情誼的冒險。而「樂樂」所要踏上的冒險之旅,所在地就在人類複雜難解的大腦中:《腦筋急轉彎》為了劇情所需而打造出來的想像世界,而這個大腦世界中的種種元素及設定,便是我想談的、皮克斯令人驚豔的「表現手法」。

 

 Inside-Out-Memories-InsideOutEvent  

 

 表現手法:五彩繽紛的大腦內部

 

 《腦筋急轉彎》其中一個令人激賞的成功之處在於,它的表現手法極具原創性且效果顯著。皮克斯的動畫小組將複雜的大腦科學,以最簡潔直接的視覺化概念呈現,並將人類的大腦打造成樂樂等人的探險樂園,讓觀眾沉浸在炫目的視覺設計同時,也能了解每個大腦構造的功能與運作模式,可說是寓教於樂。

 

 皮克斯為我們這五位情緒小組成員打造的工作環境,是一個可以透過操控盤控制萊莉做出反應的「大腦中心」。五位情緒小組的成員在此起居,並在白天萊莉清醒時控制她的情緒反應。而萊莉生活中的細節會累積成一顆顆「記憶」光球,根據個別的性質散發出不同的色彩:快樂的回憶是明亮的金黃,憤怒的回憶是滾燙的火紅,悲傷的回憶是清澈的水藍等等。

 

 這些記憶光球會在一天的終結(萊莉上床睡覺)被送到迷宮般的「長期記憶區」保存。而偶有一些特別重要的記憶,比如說萊莉人生中的關鍵時刻,會轉化為「核心記憶」。這些核心記憶則會形塑出萊莉的人格:一座座「個性島嶼」,主宰著萊莉生命中的重要抉擇,讓她一路長成一個與家人相處融洽、熱愛冰上曲棍球、誠實的女孩。

 

 insideout8-xlarge  

 

 而隨著一次意外,樂樂與憂憂被扔出了「大腦中心」。為了避免讓一向樂觀開朗的萊莉,生活在樂樂缺席的情況下分崩離析,樂樂與憂憂兩人必須盡快趕回大腦中心,遂踏上了大腦內的探險之旅。沿途經過各種大腦中的重要構造,而皮克斯也以鮮明直接的概念一一呈現:像是幻想樂園的「想像力」、重重把關以免裡頭怪物跑出來的「潛意識」、如好萊塢片場的「夢境工廠」、以及位於一切底層,一旦掉進去就萬劫不復的「記憶墳場」。這一切的設定讓我嘆為觀止,邊看邊驚嘆編劇的功力,將生硬的大腦知識與活潑的劇情做了完美的結合。

 

 而這樣繽紛的大腦樂園,也為劇情中的各種伏筆提供了極好的環境。像是雜物一樣散置的各種腦內元素,其實都可能是之後會派上用場的關鍵。編劇這樣的巧思,大大增加了觀看的樂趣與驚喜,伏筆引爆的是如此合理又貼合劇情,讓人在最後電影高潮處看的很是過癮。堪稱近幾年來我看過,編劇功力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一部作品,直接列入「這輩子一定要寫出這種水準的作品」的清單之中。

 

 

 digging  

 

 總結

 

 《腦筋急轉彎》在台灣上映將近三週,網路上各方的評價都十分正面,不少影評人也陸續給出頗高的評價。而對我來說,觀賞這部《腦筋急轉彎》的過程帶給我極大的震動與衝擊。一直以來,我都認為撰寫影評要盡量客觀,讓讀者自行去發掘他們對作品的好惡;但《腦筋急轉彎》卻擊毀了我長久秉持的原則,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大力向你們推薦。

 

 我幾乎不曾因為電影情節掉過眼淚,然而《腦筋急轉彎》卻有不只一個橋段,讓我的淚腺在電影院裡直接失守。它的核心概念何其深刻,同時卻又簡單易懂;它的表現手法有著令人驚艷的視覺設計,佐以編劇令人嘆為觀止的鋪陳功力;而這兩者的結合又是何其有力,一記精準的重拳直直地砸在觀眾心底,砸出真誠的感動、淚水、還有全劇終之後的折服以及心滿意足。

 

 《腦筋急轉彎》絕對是今年最值得觀賞的電影作品之一,同時我也認為,它勢必會成為皮克斯又一部長留觀眾心中的經典。不論你之前是否看過皮克斯的相關作品,我都強力推薦有條件的人,趁著電影還上映時進電影院觀賞;有時候選用動畫做為傳達媒材的作品,未必遜於真人電影,反而可以因為擺脫了演技、現實技術考量以及觀眾對「現實」想像的侷限,傳達出最傳神最精確的概念,《腦筋急轉彎》就是這樣一部一針見血的作品。

 

 如果要說我有什麼小小的不滿意的話,大概就是裡頭關於「遺忘」的設定吧:我還是喜歡《神隱少女》裡說的,「我們不會忘記,只是想不起來而已。」是啊,比起失去光彩、化為煙塵就此消逝,我還是相信那些我們曾經珍視而如今忘卻的種種,那些伴我們走過某些年歲的重要事物,其實從未消失。在我們逐漸茁壯,不再需要他們的陪伴後,他們依然會在記憶迷宮裡徘迴,看著成長後我們的背影,為我們的成熟高興。儘管此生可能不再相見,但是知道那些事物不曾離去的確信,足矣。

 

 看過電影的人,想必可以理解我在說什麼吧(笑

 

 Snapshot-2015-05-07 at 10_59_16 PM-183855433 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 

arrow
arrow

    雨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